只有美国留学生能了解 不一样的美国课堂
随着近年来中国赴美国留学人数的增长,美国大学中国学生面孔已占半数以上。对此,美国大学也在根据课堂学生群体的情况与接受能力发生教学方式的调整。美国“高等教育内部网”(Inside Higher Education)对丹佛大学教授采访谈及美国留学生比重及接受能力问题。教授回复,如果九成学生能够接受授课者的教学方式,那么这名授课者可以被认为是成功的教师。当一名授课者意识到自己无法满足课堂上一半学生的需求,那么肯定是存在问题。
美国留学生的数量不断攀升,相比以往,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教职员工开始面临更多非美国本土的学生。他们意识到,更多母语非英语的美国留学生存在一个问题,不熟悉或不适应美国课堂。美国课堂要求学生更多参与课堂讨论与团队工作,及时寻求教授帮助。另外,美国留学生中间也出现抄袭问题。出现该问题的部分原因源于不同的国家对论文注释的规范存在不同要求。
丹佛大学国际学生与学者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Student and Scholar Services)负责人认为,美国大学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表现非常一般,美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但显然校方还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意。深层次的含义几乎涉及课程安排、教授方式,还需要为美国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帮助。
在丹佛大学,大约有二十多名教师员工表示,校方已着手解决美国留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适应问题,及非英语母语学习者的评分标准的问题。教师开始在课堂采取不同的策略,鼓励美国留学生进行讨论、跨文化交流、并调整课外作业。
美国留学生更容易适应“国际化”课程
语言文学系(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Department)主任、经典文学与人文专业副教授维,在2014年秋天开设了一门适应目前形势的研讨班课程。这门课程也是丹佛大学语言文学系第一学年要求开设的四门“国际化”课程之一。同样,课堂上美国本土学生与美国留学生各占一半。
教授一般会在第一年的研讨班教授喜剧,但他发现,美国学生对课程感觉良好,而留学生则完全在状况之外。所以今年,他对课程进行了调整,课程被定名为“从雅典到北京,两个世界?”(Athens to Beijing: Two Worlds of One?)。
这样的课程内容既能让中国留学生兴趣盎然,也是美国学生的必学内容。在他看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的重要国家,美国学生必须了解这个国家。课程从古代西方政治哲学讲起,进入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时期,最后进入20世纪早期的中国。除此之外,卡斯泰拉尼还会在课堂上尽量放慢语速,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与阅读任务。
真正的挑战是:在使美国大学更加国际化的同时,不影响其原来的教学质量。
教授学习中国知识 调整学生课堂氛围
教职员工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在课堂创造跨文化交流的环境,以便更好地教育美国留学生。管理课堂最难的事情,课堂上大多数情况是中国学生坐一边,所有美国学生做一边。教授会有意识提醒大家,不要让这种事情发生,必须彼此合作。
有些教授也会自学去了解中国。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所在的省份或跟中国学生学习名字的发音。这也是大多美国大学对授课者的要求。在教学中的团队合作方面,保证讨论团队成员必须至少有一名中国学生和一名美国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也要作出相应调整,以反映课堂的多元性。
美国留学之所以受到很多中国学生的欢迎,最重要的就是其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在留学生为主导的现在,美国教育依然保持领先地位,与其不断调整的教学内容有关。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在未来趋势更加明显,显然美国课堂也会为留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及可适应的学习方法。